611年,杨广御驾亲征。这场战争规模空前,隋朝几乎倾尽全国之力,号称调集113万大军,加上后勤人员,规模堪称史无前例。首战便是强渡辽河,突破高句丽防线。凭借绝对兵力优势,隋军初期确实势如破竹。但很快,辽东复杂的地形、漫长的补给线让隋军陷入困境。而熟悉地形的高句丽军队则神出鬼没,屡屡设伏重创隋军。
612年的辽东战役成为转折点。隋军原想速战速决,却被高句丽坚固的城防拖入消耗战。最惨烈的萨水之战(今清川江)中,30万隋军因粮尽退兵时遭伏击,几乎全军覆没。震怒的隋炀帝又发动两次进攻,却都无功而返。连年征战耗尽国库,民不聊生,最终导致隋朝走向覆灭。
唐朝建立后,经过休养生息,国力日渐强盛。但高句丽仍不安分,联合突厥、百济等势力对抗唐朝。645年,唐太宗亲率10万精兵,从幽州(今北京)出发,水陆并进直指辽东。
与隋炀帝不同,唐太宗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。唐军初期连克辽东数城,白岩城、盖牟城相继陷落。但进攻安市城时却遭遇顽强抵抗。这座高句丽精心打造的军事要塞城墙高耸,粮草充足,唐军久攻不下。围城数月后,因寒冬将至,粮草不济,太宗只得撤军。虽未竟全功,但太宗已下定决心要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。
晚年的太宗仍念念不忘征讨之事,甚至计划在蜀地造船再战。但因引发民变而作罢。
649年太宗驾崩后,征讨重任落在唐高宗李治肩上。666年,高句丽权臣渊盖苏文去世,内乱加剧。唐朝抓住时机,联合新罗发动总攻。668年,在李勣、薛仁贵等名将指挥下,唐军突破鸭绿江防线,直捣平壤。高句丽末代国王高藏出降,这个困扰中原王朝多年的东北强国终告覆灭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